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大遗址考古的新视角、新方法、新发现”学术论坛圆满召开
时间:2023-05-25       浏览量:

大遗址考古的新视角、新方法、新发现学术论坛202351113日在宁夏银川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主办,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合办,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岩画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协办。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古研究院、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考古所、河南省考古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安市考古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宁夏文物保护中心、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宁夏文史馆,西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延安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以及《中国经济史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等考古、历史、科学史领域的高校、机构和学术期刊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512日上午,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唐泉主持了开幕式。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院长曲安京致辞,就会议主题进行意义阐释并希望到场的各位专家对数理考古的一系列工作指导评判,同时对为举办本次会议付出心血的束锡红、薛程以及西夏陵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表达谢意。接下来,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主任熊军强调了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为西夏陵后续的考古和保护工作提供更多可能。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朱存世指出,近几年宁夏大遗址考古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与中国考古的发展及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院长杨蕤最后致辞,他认为科学家参与人文学科的研究会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同时对接下来两天的学术盛宴表示期待。

第一场主题报告由西北大学束锡红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魏坚教授作报告《中西文化的交汇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启示》,展示了唐朝墩古城的发掘成果,并对古城布局进行分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南峰研究员作报告《陵墓与陵墓考古》,认为中国陵墓考古的发展基本完整的、绝无仅有、从未断裂,中国古代陵墓形成了从天下之中南面称王,从集中公墓独立陵园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链条。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曲安京教授作报告《西夏三号陵的结构和意义》,在界定数理考古概念的基础上,以西夏三号陵研究为例,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学建模、意义阐释,用数理考古的新方法复原了西夏三号陵的设计蓝图。

 

第二场主题报告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建林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龙国研究员作报告《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和布局》,从考古发现、都城布局和个人认识三方面讲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56年至2021年在汉长安城长的考古工作。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汤惠生教授作报告《西南地区的雷神和求雨仪式的彩绘岩画》,认为汉代以来道家传统中的雷神文化被壮泰民族最完整地继承下来,蕴含着大道中国的历史意义与韵味。

512日下午,社科院考古所钱国祥研究员主持了7个专题报告,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王昌丰主任作报告《西夏陵考古应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马永赢研究员作报告《霸陵考古新发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杨武站研究员作报告《秦雍城大遗址考古工作收获与展望》,北方民族大学杨蕤教授作报告《陕北地区的王埋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韩建华教授作报告《古道西风——丝绸之路青海道考古新发现》,中央民族大学张亚莎教授作报告《西夏王陵与青藏古代传统的塔葬》,西北大学束锡红教授作报告《大麦地岩画典型图形符号相似性识别及释义》。

 

之后,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南峰研究院主持,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作题为《中亚考古新进展》报告,阐述月氏与康居的考古发现、古代月氏文化与贵霜文化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中亚考古工作的意义与展望。

最后的圆桌会议围绕数字考古数理考古的异同、礼制建筑和文物作为标准器研究的方法与意义、考古学方法在岩画研究中的应用等三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513日上午的会议包括两场专题报告和一个主题报告。第一场专题报告是西北大学数理考古研究团队的数理考古新方法的应用实例,由北方民族大学杨蕤教授主持,共有6个报告,分别是:陈镱文教授的《数理考古中的三圆三方宇宙模型》、袁敏副教授的《黄肠题凑的结构:为什么定陶大墓的墓主一定是丁太后?》、博士研究生李刚的《北魏孝文帝构建武川坝顶圜丘的意图究竟是什么?》、硕士研究生杨茗铄的《发现西周尺度:凤雏西周宫室的结构》、李威博士的《发现战国新尺度:兆域图与中山王墓》、博士研究生王泓博的《运用大数据对西汉规矩镜中的宇宙模型的确认》。

主题报告是四川大学李永宪教授的《拉萨曲贡遗址有柄铜镜“对鸟”纹及相关问题》,由中央民族大学张亚莎教授主持。报告认为西藏高原在“早期金属时代”与周边文化包含两个主要方向,一为“北方草原早期游牧文化”,一为“西南夷青铜技术系统”,这种格局体现了“高原丝路”与“南方丝路”的文化联动关系。

第二场专题报告是考古学中相关结构、形式的复原与分析,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余军研究员主持。本场共有4个报告,分别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蕴研究员的《北宋吕氏家族墓园的结构布局》、北方民族大学张多勇教授的《先秦古国义渠的考古学文化初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春雷副研究员的《秦直道的疑问与猜想》、汉景帝阳陵博物馆馆员刘婷的《阳陵德阳庙形制试复原》。

513日下午,会议在西夏陵区管理处报告厅举行,由四川大学李永宪教授主持,包括5个报告,分别是:郑州大学崔天兴副教授的《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主殿研究性复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罗汝鹏研究员的《南宋皇陵陵园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晖达副研究员的《南宋兰若寺高等级贵族墓地考古发掘与研究》、宁夏大学陈雪飞博士的《西夏陪葬制度研究》、延安大学王欣亚博士的《无为而治——汉高祖长陵的勘探收获》。

本次会议闭幕式由银川西夏陵管理处王昌丰主持,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汤惠生教授做了大会总结。汤惠生教授将此次会议归纳为三个“新”,指出数字考古主要是电子化,而数理考古是用数学思想解释考古中的发现,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值得继续推进,因为考古材料不会说话,必须用理论表达。最后,汤教授用“七嘴八舌争说今日新发现,三圆三方讨论以往旧规则”对大会进行了精辟的总结。随后参会人员跟随西北大学数理考古研究团队进入西夏三号陵区开展实地考察,曲安京教授现场讲解西夏王陵的结构特征和设计蓝图的意义,为此次会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