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科学技术史辑要》 正式出版
时间:2023-09-11       浏览量:


中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初,迄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早期的研究者多以爱国主义为目的,注重从中国古代文献中发掘、弘扬那些值得表彰的科学知识,很少有专门的学者,专注西方的科技史研究。科技史的从业人员,虽然大多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现代科学体系的训练,但是,基本上都是以业余爱好者身份从事科技史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和部分高校,出现了一批职业的科学史家,开始有组织地、比较系统地开展天算农医等传统科技史的学科史研究。他们在现代知识体系框架下,对中国古代文献中蕴含的科技史料进行细致的整理、深入的分析、翔实的研究。由于这些史料和工作都是职业历史学家较少涉猎的领域,相较于当时的科学史家的从业人数,可供研究的问题相对来说是比较充分的。因此,这个时期的中国科技史界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基本上独立于历史等相近学科的学术群体,其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科学史集刊》与《科技史文集》等专业刊物上。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高校相继招收科技史专业的研究生,职业科学史家的队伍迅速扩大。1997年起,科学技术史专业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立了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这些都是中国科技史学科建制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最近数十年,大批接受了科技史研究生专业训练的学者成为国内科技史研究的主流,使得以“发现”为特征的传统研究范式的问题域迅速枯竭,很难再现上一辈学者曾经创造的“辉煌”,有趣的、令人振奋的新“发现”渐趋稀疏,中国科技史的各个方向似乎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困难的局面。

与此同时,国际上的一些新的科技史研究思潮,如数学实操(mathematical practice)、科学技术研究(science & technology study)、知识史(history of knowledge)、科技与社会(STS)等等,对传统研究范式不断造成持续的冲击。以“发现”为特征的科技史研究,不再成为一统天下的学科范式。21世纪以来,中国的科技史研究,呈现出了特点越来越不明显、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的局面。一些科技史的专业刊物,尽管篇幅变化不大、印刷质量提高很多、作者队伍急剧扩张,但是,在主流科学史家的眼中,其学术的厚重感似乎已大不如20年前。

随着最近两轮的学科评估,我国科技史学科的职业化定式渐趋明朗,由于没有大学本科专业的支撑,科技史的从业人员,将会稳定集中在20家左右拥有科技史博士点或有一定历史积累的硕士点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史是一个涵盖领域非常广泛的学术专业,这样的学科点容量,与我们的学科定位显然是不匹配的。因此,未来科技史后备人才的主要就业去向,可能是历史、考古、哲学等相关院所。这样一来,科技史界就有必要开放自己的象牙塔,向相关领域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发挥科技史的学科特长,主动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以此创造充分多的科技史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对科技史有兴趣的青年学子,投身到这个有意义的领域。

国际学术界有一种习惯,为了向相关领域同行或学生推介自己学科的研究方向、基本问题、核心方法,会编辑反映这个时代的主流与特色的研究论文,组成一个集子,取名为“读本”(Reader)。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向公众和学界介绍、推荐本学科的研究潮流、研究热点、研究意义,通过这些精选的论文,对正在进行中的本学科的发展现状进行一次检阅。这就是我们编辑《科学技术史辑要》的一个理由。我们希望通过对2019/2020两个年度的论文选编,向国内关心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朋友们,提供一个一窥全豹的小小样本。

出版这个读本的初衷,是打算编辑一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年度文摘,以为本学科的年度总结。作为服务全国科技史界的一份新的出版物,我们首次编辑,邀请了国内数十位资深的科学史家作为推荐专家,得到了大家积极的响应。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的全体同仁,分成了若干小组,对2019/2020两个年度发表的中文文章分别进行了全面的搜索和初步的筛选,按相应的学科栏目,提供了3050篇候选文章,请推荐专家进行打分排序。我们基本上严格按照专家意见,同时也参考了科技史界主要刊物的主编推荐,按全文转载、论点摘编等形式,确定了终选篇目。

科技史学科因其专业的特殊性,职业化的程度受到很大的限制,科学史家的数量,与科技史庞杂的分支相比,明显是不够的,加之专业期刊极少,研究者的学术方向非常离散。另外,原先以“发现”为特征的、大一统的传统研究范式,其问题域的界定是相对明晰的,但是,近数十年来,随着新范式的不断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技史学科标准的模糊,乃至混乱。导致研究者的学科归属、学科认同,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希望这个读本的出版,可以为初涉科技史领域,或希望进入科技史领域的青年学者们提供一点启发,看看中国的科技史学科目前的潮流大约是什么,困境究竟在哪里,方法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同时,我们也希望科技史学科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这些文章中,了解中国科技史学科的现状,从学科交叉的视角,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

对于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读本遴选的论文,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变化中的科技史研究的现状。作为一个时代的“切片”,2019/2020两个年度的精选文章,应该可以为关心科技史的读者们提供一个大体上可靠的阅读文本。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中国科技史研究的进展和突破,可能也反映了科技史研究的局限和困境。我相信,经由全国大部分活跃在第一线的资深科学史家参与下推荐出来的这批文章,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主流科学史学者的价值取向和学术品位。希望读者朋友们怀着批判的眼光来阅读这些文章,这样,或可以发挥这个读本的一些价值,为推动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进步做出一点贡献。


本文摘自《科学技术史辑要》(12,曲安京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8)一书“前言”